快速访问
  首页  快速访问  通知公告
 
 

[数据库试用]爱如生永乐大典、爱如生中国基本古籍库、爱如生四库系列数据库开通试用


访问地址 http://lib.synu.edu.cn/zydh/t-1.asp?D_Title_Sort=A

 

爱如生永乐大典数据库是汇辑残存《永乐大典》的大型全文检索版数字丛书,列为爱如生数字丛书之二,由北京大学教授刘俊文总纂,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研制。

《永乐大典》乃明代永乐年间官修巨型类书,凡22,877卷。所采录明以前历代典籍近8000种,内容综括百科,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。但其修成后并未刊刻,原稿本毁于明正统中南京文渊阁大火;原写本毁于明崇祯未李自成农民军;唯一的重钞本历经劫难,最后亡于清光绪庚子年八国联军之役。现存于世者仅800余卷,尚不及原书4%,且又分藏于大陆、台湾和英、美、日、德、韩、越诸国。宝典破碎,华章飘零,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永久之痛。

爱如生永乐大典数据库收录世界各地目前已发现的《永乐大典》共815卷,比已经出版的各类《永乐大典》辑印品都更多更全。同时,每卷皆制成全文数据,保留原有断句,颇便阅读。所附彩色影像,朱墨粲然,如见原书。由于配备了全文检索系统和学者工作平台,实现了从检索校读到编辑打印的一体化电子作业,用户可彻底充分地发掘利用其中蕴含的丰富信息,故虽残膏剩馥,亦足沾溉万方。

   

爱如生中国基本古籍库是综合性的大型古籍数据库,先后列为全国高校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。由北京大学教授刘俊文总纂,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研制。

爱如生中国基本古籍库分为4个子库、20个大类、100个细目,精选先秦至民国历代重要典籍,包括流传千古的名著、各学科基本文献和拾遗补缺的特殊著作,各据通行善本,采用爱如生独有的数字化技术制成数码全文,另附1-2个珍贵版本的原版影像。总计收书1万种、17万卷,版本12,500个、20万卷,全文17亿字、影像1200万页,数据总量330G其收录范围涵盖全部中国历史与文化,其内容总量相当于3部《四库全书》。不但是全球目前最大的中文古籍数字出版物,也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历代典籍总汇。
  爱如生中国基本古籍库可从多条路径和可用多种方法进行海量检索,检索速率快至毫秒;同时拥有10项基本功能和2个辅助工具,可轻松实现从研读、批注到下载、打印的一站式作业。从而帮助使用者在获得空前广阔的学术视野的同时,极大地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。

爱如生中国基本古籍库2005年正式面市以来,以其宏伟的规模、精粹的内容、实用的设计和优质的服务,受到国内外学术文化界的热烈欢迎。截至20174月,全球已有182个机构客户,多为一流大学、著名图书馆和重要学术机关,如中国国家图书馆、中国国家博物馆、美国国会图书馆、德国国家图书馆、北京大学、香港大学、美国哈佛大学、日本京都大学、韩国首尔大学、台湾中央研究院等。

   

爱如生四库系列数据库是围绕清修《四库全书》汇辑历代典籍的全文检索版系列数据库,由北京大学教授刘俊文总纂,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研制。

清修《四库全书》时,曾将天下征集的典籍分为三类:其价值较高并符合统治需要者,编入四库全书;其价值不高或不符合统治需要者,列为存目;其有悖道德或有害统治者,予以销毁。近代学者指出,清修四库列为存目之书并非全无价值,销毁之书更是秦火之后又一浩劫,同时清修四库时仍有未见未收之书。

爱如生四库系列数据库多方网罗,汇辑清修四库采录之书、列为存目之书、军机处奏明毁弃之书、未见未收之书共计9,000种;并广集善本,计宋本33个、元本34个、明本2712个、清本2699个、文渊阁四库本3458个、民国本52个、外国本(和刻本、高丽本)12个。按清修四库时处理方式,编为4个既互相联系又各自独立的专题数据库。采用爱如生独有的数字再造技术制作,还原式页面,左图右文逐页对照,眉批、夹注、图表、标记等无障碍录入和非嵌入式显示;毫秒级全文检索,可编辑、下载和打印。4个专题数据库如下

四库著录书(收录清修《四库全书》时采录之书3,460种)

四库存目书(收录清修《四库全书》时列为存目之书4,752种)

四库奏毁书(收录清修《四库全书》时军机处奏明毁弃之书621种)

四库未收书(收录清修《四库全书》时未见未收之书167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