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4日下午,图书馆四楼会议室里气氛热烈,由图书馆主办的第三届大学生读书文化节“读书•励志•成长”主题学术沙龙活动正在这里举行。此次活动特邀了我校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院长但菲教授,就读书为大学生做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——读书带给我的启发”专题报告,并面对面与大学生畅谈和交流。
但菲是我校三级教授,硕士生导师,辽宁省幼儿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,中国心理学会辽宁分会理事,辽宁省家庭教育协会理事。她长期从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,科研成果颇丰。多年来,但菲教授以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本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专家学者。
报告会上,但菲教授结合自己人生每个阶段读书的经历和经验,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,阐释了读书对于一个人成长、成功、成才,全面提升内涵和素质的至关重要作用。她认为,首先,读书是提升自我的艺术。你用心去读书,读过的书就会对你有启发,书就会是你生活的一部分,成为你的朋友,你的亲人,你就会爱他,你会拿起书爱不释手,你的心会因为书而激动,你会由内而外溢出一份书卷气、一种奢华、一种别人没有的气质。其次,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。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,读李白的书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,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,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。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,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,感悟人生,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。第三,对于读书的体会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感悟和收获,如果书能伴随你,就一定会对你的人生和成长产生积极的、重要的影响。
但菲教授以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,畅谈了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因读书而留下的美好回忆和人生感悟。在谈到数字阅读时代带给人们诸多便捷的同时,她认为虽然我们可以动一动键盘就能获取想要的东西,电子阅读大有取消纸质阅读的势头,但是坚持纸质阅读还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。外国人良好的读书习惯给她留下深刻印象:在日本的地铁里有许多默默阅读的人,那份安静、自然让人的心也随着安静下来;在去欧洲的飞机上,很多西方人手里都捧着一本书,虽然不知道他们读的是什么书,但那种专著的神情看起来那么绅士;西方的发达是我们不可比拟的,但他们的良好阅读习惯却仍然盛行,这对我们应该有所启发,尤其阅读应该成为青年人的习惯和品行。当但菲教授饱含深情地朗读了舒婷的朦胧诗《致橡树》,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。